離開十分後,繼續使用一日卷,來到了猴硐,在車站,小牛光是玩蓋章遊戲就開心的不得了~
侯硐舊名猴洞,因山壁洞穴多藏有猴群而為名,民國51年正式改名為侯硐,站名的台語廣播是以「猴洞仔」發音。
來了猴硐第一站就是要看貓咪,從二樓出來馬上就可以看到可愛的貓村招牌
P.S.猴硐車站的屬於「跨站式站台」,它的售票處在二樓,乘客必須先至二樓買票,再到各月台乘車。
順著指標走向往車站西邊山坡的天橋,那一區被稱做「車頭頂」,也就是貓村
為了看貓咪,小牛自立自強的走過車站空橋,爬上層層階梯,超棒~
貓村真的很多貓,我們這趟大概看了10多隻吧!!而且這裡的貓都不怕人,也很習慣遊客拿貓罐頭給牠吃,
有的還會拿翹呢!看小牛多麼小心翼翼的摸著貓咪,就知道他長大了,知道如何拿捏力道去愛撫貓咪,
這小子從小就愛動物,看到動物就想摸一把,跟膽小甯完全不同,所以甯媽每次跟兩姊弟在街上看到貓或狗,
兩隻小人的反應是天壤之別,一個是直直往前衝,拉也拉不住,另一個則是馬上躲在你背後,推也推不走,
真希望能折衷一下~
話說這裡的貓還是有不喜歡被人摸的,就在甯媽坐在樹下納涼時,小牛突然奔向我告狀說貓咪用指甲摳他,
哈哈!!小牛被貓抓了~原來那是隻小貓,大概還不習慣人群,所以有攻擊性,小牛還說貓咪壞壞沒有剪指甲,
實在是太古錐了
貓咪的房子,這裡的貓定期會被抓去除蚤,所以衛生上應該還ok!
除了真實的貓咪,這裡古厝的門口、圍牆也都會佈置出貓村的感覺
到處可見貓咪的圖案
還有街貓公佈欄呢!真酷~
這張不是看貓,是在看鴨~
看完貓咪,便到車站的另一邊覓食,猴硐車站門有兩家麵店的礦工麵很有名,甯媽搞不清楚哪家才是元老,
就選了家有冷氣的進去涼爽一下
看了一下怎麼沒礦工麵的價錢,問了老闆才知道,原來礦工麵=陽春麵,真是昏倒~~
就改點了碗板條,板條很Q,調味只有醬油+豬油和油蔥,簡單好吃!
這是旅遊資訊中心旁的願景館,展出一系列的煤文化,2F還有影片播放,讓大家更知道侯硐及因煤而生的平溪線過往今來
一樓的瑞三礦業選煤廠模型超逼真,小牛很愛,不過這模型太高,模型的玻璃帷幕中間又有簍空,
所以甯媽得一直抱著小牛,他才看的到,興奮的小牛手便從簍空處穿進去,想要指火車給甯媽看,
這個動作害甯媽被館員警告多次,整個就是設計不宜小人阿~
不過這個訴說歷史的照片牆倒是讓人很有共鳴
在旅遊資訊中心另一邊有個小階梯,走下去可以到基隆河畔,讓小牛戲水,不過因為是臨時起意,
甯媽並沒有準備衣服,便告知他只能站著玩,不能把衣服弄溼
誰知這小子為了撿石頭把褲子弄溼了,只好把褲子脫下晾乾,變成這副德性,不過甯媽還是一直叮嚀他,
只能蹲著玩,不能把衣服弄溼
但不到30秒功夫,衣服就又濕了,所幸全脫了,讓他盡情戲水,這裡的水很清澈,可以看到魚兒~
在河畔往上可以看到橫跨基隆河的「運煤橋」。最早的運煤橋是三層鐵橋,民國五十四年才改建成
現在這座鋼筋混凝土的拱橋。
侯硐曾為繁榮礦城,歷經長達五十年的開採,直至礦苗枯竭而落幕。瑞三礦業公司是由礦業鉅子李建興於
日治昭和九年(1934) 所創設,全盛時期(1970年代)產煤量幾乎佔全國的一半,且產量與品質冠蓋全國,
而眼前所見的黑房子正是舊時最大的選煤廠。當年猴硐地區各礦坑所開採的煤礦,全都會送到這裡清洗、
篩選、分裝後,再運送到各地。
現在在看到他卻呈現一種孤獨、凋零的美,不可否認千瘡百孔的損壞,呈現新舊交替,生命真實的輪迴。
不過選煤場的樓梯和運煤橋都已重新整修,形成強烈的對比
橋面上還留有以前部份輕軌的遺跡。
還有仿以前的運煤車廂
從橋上眺望基隆河
運煤燆上的鐵軌直通對面的猴硐坑。猴硐坑是目前僅剩的完整坑口,就在猴硐路上,相當容易找尋。
猴硐坑旁邊就是些辦公室,往前走突然看到這棟建築物,連忙招呼小牛要進去看展覽、吹冷氣,
沒想到這是洗手間啦!!蓋的還真藝術~
逛到此時已經下三點半,遠遠超過小牛的午睡時間,只能說火車對小牛來說像是咖啡可以提神,
是種戒不掉的癮,不過,小人始終是小人,在返回菁桐的火車上,睡翻了........
甯媽和小牛的約會就在趕搭4點半平溪發車的1076號公車上結束。
菁桐、平溪、三貂嶺的約會,擇期再來!!